返回

冲喜当寡妇?短命王爷长命百岁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3章 终于守到了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抹不易察觉的微笑,那笑容中既有对这些大臣们狭隘心思的了然,也有胸有成竹的自信。

    待众人的议论声稍歇,楚瑾浔不疾不徐地站起身来,身姿挺拔如松,目光缓缓扫视全场,所到之处,大臣们的声音渐渐低落,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,唯有阳光洒落在金砖上的细微声响。“诸位大人,”

    楚瑾浔开口了,声音低沉而坚定,“本宫深知税赋乃国之命脉,不可不慎重对待。然而,现今之税收制度,弊端尽显,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。”

    他踱步向前,双手背于身后,继续说道:“就拿这底层百姓来说,去岁麟州章泽郡大旱,颗粒无收,百姓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,卖儿鬻女者不计其数。可朝廷的赋税减免政策却层层受阻,未能真正惠及于民。为何?”

    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,目光所及之处,好几人都不敢与他直视。

    “只因现行赋税制度繁杂冗余,各级官员借机中饱私囊,使得本应救济百姓的钱粮被层层克扣。长此以往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,国家根基又怎能稳固?”

    楚瑾浔的目光落在户部尚书刘崇身上,眼神中透着一丝犀利:

    “刘大人,据本宫所知,去年户部统计的田赋收入看似充盈,但实际落入国库的却不足七成,那三成去了何处?想必大人比本宫更清楚吧。”

    刘崇脸色微变,额头冒出细密汗珠,张了张嘴,却不知如何辩驳。

    楚瑾浔并未停留,转身面向众人,提高了音量:“再看这国家财政收支,军费开支连年攀升,却因兵器陈旧、军饷拖欠,致使军队战力下滑;水利设施年久失修,每逢洪涝旱灾,损失惨重;而各级官员的俸禄赏赐却有增无减,如此下去,国将不国!”

    “故而,本宫提出的改革方案,旨在精简赋税流程,去除中间冗余环节,确保税收能够足额、及时地进入国库,以充实国家财政。同时,降低百姓的田赋,减轻他们的负担,鼓励农耕,保障民生之根本。”

    楚瑾浔的话语掷地有声,回荡在大殿之中。

    他引经据典,从历代贤君的治国方略到今朝的实际国情,深入浅出地阐述着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长远意义。

    提出反对意见的并不一定是有私心,其中也不乏一些守旧的老臣,听了楚瑾浔的话,他们沉默着,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太子的提议。

    “殿下,您的方案虽好,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。这触动的乃是各方利益,恐会引发朝堂震荡,届时后果不堪设想!”

    楚瑾浔微微拱手,神色坚定地回应道:“张大人的担忧不无道理,但父皇委本宫以重任,本宫自当兢兢业业以谨行,勤勤恳恳以恪守,但也不能因此墨守成规,裹足不前。”

    “本宫以为,在座诸位都当以天下苍生为念,本宫愿与诸位大人携手共进,共同克服困难,推行改革,还望各位大人能够以大局为重!”

    原本就支持楚瑾浔的朝臣们自无异议,还有一部分被他说服,另一部分观望着的,随着楚瑾浔对这套税制的全面探讨,又看着他坚定的神色,众臣也知道,这件事无从更改。

    有人暗想:太子殿下推行的时候遇到阻力就知道这件事有多难,必然会知难而退了。他们也不必在这里做恶人。

    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,楚瑾浔安排下去的人对推行这件事真正做到了,事无巨细,面面俱到。

    原本以为会遇到阻力,可百姓们都很支持。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阻力,只是那些已经微不足道了。

    楚瑾浔做的第二件事,是开恩科。

    去年科举,原本应该再过三年。

    但先是二皇子的倒台,他的人被贬的贬,罢的罢,朝中已经少了一批官员了。

    接着是楚昀琰谋逆,他杀了不少人。清查之后,几乎连根拔起,朝中又少了一批官员。

    大把的官位空缺,虽说楚瑾浔也愿意精简冗员,将那尸位素餐之辈清查出去。但正常的运转,所需要的官员还是不能少的。

    开恩科又面临着准备工作,公布天下。

    相较于税制改革,开恩科反倒没有多少人反对。

    因这是为选才而开,所以这恩科的时间定在十月,所有举人皆可参与。这相当于为那些落第的举人又加试一场。

    同时,他从国库中拨银子令各地兴建书院,并减免束脩,与此同时,在太子妃颜曦宁的建议下,甚至开办了女学。

    随着一项项事件的进展,楚瑾浔在操纵已经建立了绝对的威望。

    当然了,他的一项项举措,都会形成文字,派人报备给颐瑞行宫的永熙帝。

    因着他事无巨细的禀告,折子相当的多。有时一天要送一次,一次几十本。

    永熙帝在颐瑞行宫可不是为了为朝政操心的。

    刚开始他还翻看那些折子,了解一下朝事,发现楚瑾浔这样一切处理的井井有条,朝中无大事发生,那些臣子们没有作乱,楚瑾浔这个太子似乎当得还挺惬意。

    楚瑾浔在折子上言辞恳切,说自己监国以来,方

第163章 终于守到了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